西洋参功效质疑
按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西洋参的功效如下: 性能:甘、微苦,凉。 归肺、心、肾、脾经。 功效:补气养阴,清火(热)生津。 分类在补气药。 这就有一个问题了:“气主煦之”,气的功效之一就是“温煦作用”。补气药当然都应该是有“温煦作用”,西洋参自然不会例外。 如果仅仅对于虚热的气虚发热、阴虚发热这两种发热,西洋参的补气养阴功效还是非常好理解的。而西洋参所谓性凉清热,应当能够清实火,使人体质偏向寒凉,和补气药的“温煦作用”相互矛盾。这就让笔者有些疑惑,是不是理论和实践有冲突呢? 经本人给体质虚寒患者长期使用西洋参后没有一个说冷感加重的,说怕热的倒是绝大多数。个人实践得出结论:西洋参还是符合补气药“温煦作用”的特征。那“性凉清火(热)”一说何来? 据史考得知,西洋参传入后,医院的御医们对西洋参进行集体研究鉴别。并按中医药学理论研究了西洋参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清初儒医汪昂的《本草备要》,称西洋参“苦甘凉,味厚气薄,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这是中外古今首次将西洋参收载于医药文献中。以后的本草书籍均记录西洋参性凉。认为中国人参属温补,西洋参属凉补。而吴仪洛(清代医家,行医40年,名噪乡里。吴氏的著作一般较切实用)认为该书作者汪氏“本非岐黄家,不临证而专信前人,杂采诺说,无所折中,未免有承误之失。” 不过人家汪昂老先生对西洋参的记述为“虚而有火者相宜”。也只说能清虚火,并没有说能清实火。说明他老人家也是知道西洋参应该不是寒凉之品的,也许仅为满足皇家嗜好补益之诉求,而西洋参于中国人参相对平和的特点,不得已说为性凉。(我瞎猜的) 欢迎各位前辈及同仁斧正。 岐黄求真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hechec.com/xyscd/2423.html
- 上一篇文章: 西洋参功效质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