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75岁时出版了一部回忆录,名为《活着为了讲述》。该书成书于年,这年的马尔克斯身体每况愈下,其实早在年他就被查出左肺长了肿瘤,又于年再次被确诊罹患淋巴癌。早前曾有人问他是否要写传记,他寓言般地回答:“你为什么想写传记?传记代表死亡。”或许面对不断来袭的疾病,他也不得不面对生命的衰败,终于提笔开始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他原计划一共要写三部,但后来因病未能续成,第一部只写到了他三十岁的时候。

▲外文版《活着为了讲述》封面

加西亚·马尔克斯深挖他极为丰盛的记忆。《活着为了讲述》充满一种热情的怀旧,占据他所留恋的那个世界的是:爱、音乐、死亡、荣誉和家庭。——《经济学人》Part1/4家族

在中国,大多数读者会直呼这位传奇作家为“马尔克斯”,而其实“马尔克斯”是他妈妈的姓,他父亲的姓是加西亚。其实这种叫法并不够妥当,但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个偶然的事实是,马尔克斯的母亲从童年直至文学世界,都对马尔克斯的一生起到了难以磨灭的影响。而几乎在同一时刻,当马尔克斯的母亲离开人世之时,马尔克斯写下了这本自传初稿的最后一个句号。

▲加西亚·马尔克斯母亲,年轻时期

马尔克斯的妈妈出生在一户普通人家,成长于香蕉公司昙花一现的繁荣期,健康和幽默是她的两大优点,一直陪她走过坎坷崎岖的漫漫人生路。

典型的狮子座性格使她(母亲)能够树立起母性权威,以厨房为据点,一边用高压锅煮菜豆,一边不动声色、柔声细语地控制整个家族,连最偏远的亲戚都能辐射到。

家里穷到揭不开锅的时候,我却因祸得福,跟妈妈特别亲,不是常人理解的那种母子情,而是对她五体投地地崇拜。面对逆境,她像一头沉默而凶猛的狮子;面对上帝,她绝不俯首帖耳,而是誓死抗争。这两种态度,她终生受用,屡试不爽。她笑言,穷途末路时,总会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有一次,她买了一根牛膝骨炖汤,炖了好多天,每天加水,炖到无法再炖。有一晚,狂风暴雨,彻夜停电,她把一个月的食用猪油当灯油抹在布上,还吓唬小孩子,让他们怕黑,免得他们下床乱动。

▲马尔克斯(后排左三与家人)

22岁时,刚念了3年大学的马尔克斯便从法律系辍学,这让父亲大失所望,一度与他断绝联系。

爸爸对我很有分寸,只用皮带抽过我一回。我站得笔直,咬着嘴唇,死死地盯着他,就是不哭。他垂下手,系上皮带,咬牙切齿地痛斥我犯下的错。我们以成年人的方式长谈过,他承认,打在儿身上,痛在他心里。也许他动手,是怕我们不走正道。他脾气好的时候挺有趣的,喜欢在饭桌上说笑,有些笑话很好笑,可他总是重复。

父母对我寄予了很大期望,家境贫寒却不惜任何代价供我读书。辍学这种傻事,甭想让他们接受。尤其是爸爸,他几乎什么都能原谅,唯独不能原谅我拿不回一张毕业证书挂到墙上,帮他圆大学梦。

▲青年时期马尔克斯

在幼年马尔克斯眼中,外婆能看见摇椅自己在动,幽灵潜入产妇卧室,花园里的茉莉花香像隐身妖怪,没长眼睛的小鸟飞进餐厅。除了未卜先知,外婆还是个女巫医,除了为久病不愈的姑姥姥驱邪,还会为家人解梦。

米娜和我心心相印,心意相通。她的魔幻世界白天让我着迷,晚上却令我恐惧。很简单,我怕黑,怕比人类还古老的黑暗,无论在独行的路上,还是在拥挤的舞厅,这种恐惧与我相伴一生。

我知道根源在哪儿:夜里,外婆的幻想和预感会成真。如今,我已年过七旬,还会在梦里隐约瞥见走廊上茉莉花的灼热和昏暗卧室里的幽灵。我自小就惧怕黑夜,至今仍未能克服:多少个夜里,我辗转反侧,感觉生活在幸福世界里的我也背负着那栋传奇老宅的诅咒,每晚死去。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观察家报》担任记者期间

马尔克斯虽在家中排行老大,有着七个弟弟和四个妹妹,却独得外公的宠爱:带他看国庆烟火和圣周游行、带他去香蕉公司采购、和比利时人下象棋谈政,带他去马戏团、带他看早场电影。

我越发躲在外公的保护伞下,和他形影不离,在手工作坊或财政办公室度过上午。他给我派了个好差事:把即将宰杀的母牛身上的烙印画下来,这活儿重要到他把办公桌都挪给我用了。中午,我们坐在桌首,陪客人共进午餐。他管放冰块的大铝罐,我拿万用小银勺。让人瞠目的是,我如果要冰块,会直接用手去取,在冰水里留下一层油脂。外公向着我,说:“他做什么都可以。”

Part2/4写作

马尔克斯笔下的故事总是能超然于想象之外,因此被打上了“魔幻”的标签,可是事实上他书中的素材不过都是来自于生活本身的日常,那些亲自经历和道听途说的种种,被他添油加醋地重新组合,转化为文字,也曾经多次遭遇瓶颈,直到二十二岁的最后一个月,陪母亲回乡卖房子,才让他意识到“我要写作,否则我会死掉”。

自从对老宅有所了解,我便陷入一种状态:想起它,就只有深宅大院、孤寂萧瑟、痛苦、思念和疑惑。多少年来,那段日子几乎每晚入梦,如在那间圣徒像卧室一般,我醒来时总是心悸。少年时期,我就读于安第斯山区一所冰冷的寄宿学校,常常半夜哭醒。之后没心没肺地活了这么多年,我才明白,卡塔卡老宅里外公外婆的不幸源于剪不断的乡愁,越逃避,乡愁越浓……这里的一草一木,仅仅看着,就在我内心唤起一股无法抗拒的渴望:要么写作,否则我会死掉。”

▲马尔克斯故宅

二十二岁的最后一个月,陪母亲回乡卖房子,这不仅是这本书的开篇,也标志着马尔克斯文学生命的开始。从那时起,儿时所有记忆深刻的人与事、贪婪的阅读经历、身边各种奇特的现实、向权威与成规挑战的勇气将他带进了“写作”这个甜蜜而痛苦的陷阱。

事实证明,马尔克斯不仅成为了作家,更跃然而为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大师之一。

▲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礼

《百年孤独》的中文译者范晔在中文版《活着为了讲述》的首发式现场告诉大家,对马尔克斯来说,最大的成就感未必是在斯德哥尔摩领奖的一刻。对他来说,最大的成就感可能就是他在巴伦吉亚的一个小酒馆里写了某一个小说片段念给朋友听,朋友说“加博写得不错”。我觉得这可能是他一生中成就感爆棚的一点。获奖之后大家的种种颂扬之词未必可以增添他的幸福指数。他说自己写作主要是为了讨朋友喜欢。

Part3/4爱人

马尔克斯一生放荡不羁,但心中唯一女神就是他的妻子梅赛德斯,他向她求婚时,她才13岁。

▲马尔克斯与妻子梅赛德斯

年冬天,马尔克斯在一次舞会上邂逅了他的妻子梅塞德斯,当时梅赛德斯才刚小学毕业,年仅13岁,是苏克雷镇一家药铺老板的女儿。他对她一见倾心,当即向女孩求婚,据马尔克斯描述,这位有着埃及血统的女孩有着“尼罗河蛇一般的娴静之美”,也难怪他按捺不住。

年幼的女孩起初根本没怎么在意他,可马尔克斯却始终如一地坚信,她一定会嫁给自己。有几年,当报社记者的马尔克斯用六孔箫为姑娘吹奏小夜曲,但更多的时候是靠通信联系。梅塞德斯总是写着言辞平和的信,然后寄给在波哥大、罗马、巴黎等地的马尔克斯。时间和距离不但没削弱他们的关系,反而加强了。马尔克斯在婚前有过一些女朋友及爱情瓜葛,但任何时候都没代替过远方的未婚妻“神圣的鳄鱼”——马尔克斯给妻子起的绰号。经过13年恋爱后,两人终于在年喜结良缘。

Part4/4音乐

年至年间,我在墨西哥创作《百年孤独》时只有两张唱片,反复听,都听坏了,它们是德彪西的《牧羊神午后前奏曲》和披头士乐队的《一夜狂欢》。

▲加西亚·马尔克斯于年7月至年9月闭门写作《百年孤独》的房间。

后来在巴塞罗那,我终于拥有了几乎所有想要的唱片,大提琴是我的最爱,从维瓦尔第到勃拉姆斯;小提琴,从科雷利到勋伯格;古钢琴和钢琴,从巴赫到巴托克。直到我发现了一个奇迹:所有的声音都是音乐,包括洗碗池里锅碗瓢盆的声音,只要它们能满足幻想,让我们看到生活正往何处去。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加西亚·马尔克斯”

▲跟妻子梅塞德斯及子女贡萨洛和罗德里戈在巴塞罗那

加西亚·马尔克斯

-

年出生于哥伦比亚。

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

年进入报界。

年《百年孤独》问世。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年出版自传《活着为了讲述》。

年4月17日于墨西哥病逝。

《活着为了讲述》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李静/译

新经典文库·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

南海出版公司年4月

推荐榜单(-9-24)至(-10-1)

参与互动赢取奖品

编号活着为了讲述

马尔克斯

南海出版公司

编号伦敦传

彼得·阿克罗伊德

译林出版社

编号窗边的小豆豆

黑柳彻子

南海出版公司

编号平凡的世界

路遥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编号把你交给时间

陶立夏

湖南文艺出版社

编号三体

刘慈欣

重庆出版社

编号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南海出版公司

编号追风筝的人

胡赛尼

上海人民出版社

编号白夜行

东野圭吾

南海出版公司

编号我们仨

杨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参与方式:直接回复:你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书市”+你喜欢的图书名称

本榜单综合了上海书城、王府井书店、北京图书大厦、全国各出版社、大型网上书店等多方的图书销售情况,榜单每天在FM.2上海故事广播滚动播出,每周更新。听众、读者可从本期榜单的10本书中投票选自己喜欢的图书,一周图书排行榜的最终排名在每周六11:00该频率的《书市排行榜》节目中揭晓。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angcana.com/xystx/8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