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
有些人在突然发生体位改变时(从坐位或蹲位改变为直立位)会出现头晕眼花、站立不稳、四肢乏力等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厥,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之为体位性低血压,多见于老年人、儿童或身体虚弱的人,中医认为这种情况属于“清阳不升”,最好的调理药物就是黄芪。1黄芪有什么功效? 相传,在清朝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名叫戴糁。他善于针灸治疗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来,由于救坠崖儿童而身亡。老人形瘦,面肌淡黄,人们以尊老之称而敬呼之“黄耆”,老人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称为“黄芪”,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间广为流传。黄芪性温味甘,归脾、肺两经,是很常用的补气药物,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配伍琼珍灵芝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的补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日常每天用黄芪泡水喝,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在您感冒期间千万不要使用。2长寿粥 原料:一人份需黄芪30g、绿豆10g、薏仁10g、莲子10g、扁豆10g、大枣6g、枸杞2g做法:1、先将黄芪放入适量水中泡20分钟,然后开火煮15分钟后沥出汤水;2、向沥完水的锅中再加一碗水,继续煮黄芪15分钟,沥出汤水;3、将绿豆、薏仁、莲子、扁豆、大枣洗净入锅,加以上两步中煮好的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煮30分钟;4、最后加入枸杞后再煮10分钟,煮好后晾到合适的温度即可食用。为什么这道粥被称为“长寿粥”呢?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的功能正常,则气血运行正常,精力充沛,而苦入心,带点苦味的莲子正好能够清心养心,同时绿豆也是入心经的,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肝藏血,主筋,肝经气血充足则筋得其养,体力强健,而枸杞是入肝经的,是补肝的佳品;脾主运化、是后天之本,承担着人的消化吸收功能,红枣、薏仁、扁豆都是健脾的;肺主气、肺气足了生机才会旺盛,薏仁补肺清热化痰的功效非常好;肾藏精,主骨生髓,莲子、薏仁、枸杞都入肾经,对肾有补益的作用。而煮水用的黄芪富含微量元素硒,能够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功能,还具有防癌的作用,这几种东西合在一起就能滋补调和五脏,使正气充足,精力体力旺盛。而且朱老告诉我们,这几种原料中有凉性的,有温性的,凉性温性可以中和,所以大家都可以吃,坚持吃上一段时间后,就会不那么容易觉得疲劳了。3国医大师李济仁的代茶饮 除了朱老,另一位国医大师李济仁也喜欢用黄芪保健,一用就是30多年。不过李老是用黄芪搭配几种药物泡水喝,治好了自己由高血压引起的头晕无力。 原料:黄芪10-15克、黄精10克、西洋参3-5克、枸杞子6-10克用法:早上,将上面的药材放入保温杯内,倒入开水,闷10分钟左右就可以喝了。喝没水后可以不断添加热水,喝上一整天,晚上再把泡过的药材吃下去。李济仁教授说,他的这杯茶主要是气血双补,主要是调理气血,调理经络。当年他头晕无力,现代医学认为是高血压导致的,而在中医看来,那种情况属于气血亏虚。首先就是血虚导致疲乏和困倦,当血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血产生的气也会不足,这就又会出现气虚,气不能够推动血来濡养头脑,就会出现头晕。这道药茶共用四味中药,其中黄芪是补气第一药,可以补养五脏六腑之气;黄精是滋肾补血的药物;西洋参不仅可以滋阴补气,还因为其性凉,可以中和黄芪的热,避免上火;而枸杞子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是滋补肝肾的,肝藏血,肾纳气,人的气血亏虚大多和这两个脏器有关系,所以需要滋补。李老还特别提醒我们,这道药茶虽然好,但是正患感冒的人、经常手脚冰凉、容易腹泻的病人建议不要饮用。 很多朋友都问我们,哪里去购买黄芪?稍微懂点的朋友还问什么样的黄芪比较好?最起码得是无污染,无添加的!我们战略小伙伴亲自挑选出来的正宗甘肃原产老白条无硫磺黄芪片,提供给大家!了解详情点击文章下方“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angcana.com/xyscd/5484.html
- 上一篇文章: 快来看看适合夏季泡水喝的中药
- 下一篇文章: 西洋参的功效与服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