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西洋参同用,112吗
供稿:首都医科医院高燕菁药师 “入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过,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易倦怠、乏力、讷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显得十分必要。 秋季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稍加滋补便能收到祛病延年的功效。在冬季易患慢性心肺疾病者,更宜在秋天打好营养基础,以增强体内应变能力,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 苦夏的人们更是如此,迫切希望把由于酷夏造成的体虚尽快补回来。然而养生需要控制节奏,否则会欲速则不达。我最近就碰到一位患者由于苦夏,整个夏季瘦了6斤。立秋之后凉风习习,可是食欲仍然不好,时常感觉倦怠乏力。 人参历来被视为百草之王,大补元气,为此他特地到药店买了人参,听说西洋参补益效果很好,就连着西洋参一块儿买。希望一起服用后能强强联合强壮身体。想问问药师这样做是否可行。 西洋参与人参同属五加科植物,药用部位主要是其干燥根。二者同为补气药,均有治疗全身无力,精神疲惫,心慌气短,懒于言语,食欲不振等气虚证的作用。 1人参与西洋参的差别 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入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成分不同西洋参含有17种人参皂苷,人参含有40多种人参皂苷,同时人参还含有醇、生物碱、黄酮类、酶类等多种成分。 2药理不同西洋参皂苷与人参皂苷均有显著的抗疲劳、抗利尿、抗缺氧能力。两种皂苦所呈现的作用相同,但强度有别,人参优于西洋参。 人参皂苷的抗利尿作用明显高于西洋参皂皂苷,而西洋参皂苦的镇静作用则较突出。 人参皂苷还具有抗肿瘤的功效,如人参皂苷Rh2,西洋参皂苷则没有这方面效果。 药理实验资料证明,西洋参在抗缺氧、抗低温等应激刺激方面优于人参,而人参在抗疲劳、增强免疫功能方面优于西洋参。 3临床应用也不同两者临床使用差异也很大。人参药性偏于温热,既能补脾肺之气,又能大补元气,对于那些大病初愈、久病体虚而偏于气虚者,不失为一味良药。这类人群常表现为怕冷、活动后心慌气短、头晕眼花、爱出汗、大便稀溏、血压偏低、脉搏无力等。 作为一种温性的大补之品,人参在使用上应该严格把握适应症。血压偏高,有过脑溢血等病史,平时有口干、容易上火、面色偏红、大便干燥等表现的人就不宜服用。有的人体质虽然虚弱,但偏于阴虚,如伴有手足心发热、两眼干涩昏花、耳鸣、腰酸、尿少等,不能单用人参,以免火上浇油。 人参可以单独炖服,时间应长;也可以嚼服,在口中嚼服2—3片,可以益气生津提神;也可以切成薄片冲水代茶饮。 而西洋参药性寒,有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之功。治肺虚久咳,咽干口渴,虚热烦倦。较适于体倦无力、阴虚有热的气阴两虚证。 2把握时机再进补 平时保健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节气。西洋参药性寒凉,适用于春夏气候较为炎热的季节,人参偏于温热,适用于秋冬气候较为寒冷的季节。凡气虚有热的患者不适用人参的,可用西洋参代替。 秋季常会出现燥症,而“秋燥”分温凉。一般情况下,在初秋之时,燥性表现为温热居多,中秋之后,凉燥偏多一点。但是不能完全以中秋这个时节来划分秋燥的温凉之性,还得依靠舌相、脉相等具体表现来诊断。温燥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 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气而发病,是秋燥之偏于热者为温燥。临床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稀而粘、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表证偏风热,津亏较重,甚化热伤络,胸痛咯血,舌红苔黄,脉细数。凉燥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 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唇燥溢干、干咳连声、胸闷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舌苔薄白而干等症,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表证偏风寒,津亏铰轻,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在调理之前,一定要分清楚自己的症状属于哪一类秋燥。出现秋燥的时候使用人参和西洋参更需辩证使用,如果搞不清楚自己需要服用哪种参一定要咨询相关专业人士。两种参一起用的时机更要由医生决定。 因此用于养生保健的时候人参和西洋参最好不要一起服用,二者同时应用容易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特别提示 在吃人参和西洋参时忌饮茶、咖啡;服药后忌吃萝卜(含白萝卜和绿萝卜)和各种海味。 人参和西洋参都是大补元气之佳品,均有补气作用,但在药性方面有寒温,希望大家合理使用,有疑请咨询专家后再使用。药师app下载下载方法: 按住上图2秒钟,点“识别图中北京看白癜风是多少钱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hechec.com/xyscd/61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东西风西洋参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寻根
- 下一篇文章: 有毒哈尔滨人当心这不是西洋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