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早期图片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1103/5813045.html

自古以来,春节一直是中国人民最看重的传统节日,而办年货更是过年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清人让廉的《京都风俗志》中有记载:“十五日以后,市中卖年货者,星罗棋布。”为了过个好年,人们往往会提前十天半个月就开始准备置办各种年货。

随着时代的不同,人们置办年货的种类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国人年货清单的变迁,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缩影。

80年代

鸡鸭鱼肉

糕点炒货

新三大件

说起年货,首先想到的就是肉,鸡、鸭、鱼等过年时桌子上的美食。一瓶好酒、二两香油、几斤白糖、少量的糖果糕点就是人们的主要年货。此外,还有花生、瓜子等各类炒货,以及自家炸的易于保存的油炸食品等也是当时的主流年货。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电视机、单缸洗衣机、冰箱作为新“三大件”开始被搬回家。春晚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买一台黑白电视,全家人甚至全院人围在一起看春晚,是那时最浓厚的春节记忆。

那个时代的人们办年货,往往要去供销社和小卖部购买,或者去副食品商店和商场排长队。凌冽的寒风,吹不散百姓的过年热情。

90年代

大白兔奶糖

外国“洋货”

保健品

到了九十年代,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吃得饱”变成“吃得好”,年货在“吃”上开始不断进化。百货商场、大小“超市”在全国遍地开花,除了鸡鸭鱼肉,各种干果、零食一应俱全,是这个时代人们置办年货的主要场所。

过去定量、定点发放的稀缺资源——大白兔奶糖、麦乳精开始进入年货清单,成为孩子们的最爱。“徐福记”糖果更是风靡一时,一度成为“年货糖果”的代名词。

食品种类逐渐丰富,各种“洋货”也渐渐进入中国,巧克力、可乐、红酒开始频繁出现在年货清单和礼单上。

与此同时,人们的健康需求有所增加,保健品也开始流行起来,太阳神、青春宝、花旗西洋参等在当年红极一时,凭借“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洗脑广告,脑白金在年一炮而红,甚至一直火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

电子产品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影碟机(VCD、DVD)、传呼机(BP机)、大哥大、小霸王游戏机等电子产品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手里拿着大哥大、腰间别着BP机是当时成功人士的“标配”。

00年代

水果、烟酒、糖果

黄金等奢侈品

3C电子产品

进入21世纪,中国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居民收入增长迅速,百姓的信心和消费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

水果、糖果、烟酒、营养保健品是这时“最畅销的礼品”。以黄金为首的奢侈品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据调查,年买一根克的金条需要元,年买一根克的“小金条”则需要花费元,金条价格十年上涨了近4倍,但当时市民购买金条当年货的热情却越来越高。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电脑、相机等3C电子产品快速涌现,在“人手一机”的时代,绞尽脑汁地编辑祝福短信发给亲朋好友,成为最新潮的拜年方式,电子年货也成为新的风尚。

这一时期的人们置办年货大多去购物中心。此外,网络购物也开始出现并兴起,线上购物的方式正在改变着国人的消费方式。

10年代

各地特产、国货

高端养生品

保健类电子产品

21世纪10年代开始,各类进口商品和全国各地的特产纷纷涌现,为人们带来天南海北的更多选择。国潮国货也在蓬勃发展,新晋国货品牌成为年轻人追赶潮流的新宠,老字号品牌也开始重新焕发生机。年货清单中的商品变得越来越全球化、城乡结合化、多元化。

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angcana.com/xysgx/1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