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154116.html

有约君说

入伏后,

就是一年中最热最难熬的日子了,

酷热、潮湿、疲乏还容易失眠,

而这也是一年中脾胃最脆弱的时候。

随着气温升高,

各种烧烤、冷饮、应季水果接踵而至,

嘴巴快活,脾胃受罪!

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问题

陆续来袭。

中医认为,

夏天是脾胃最脆弱的时候,

也是养脾胃的最佳时机。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三伏天里千别贪一时凉快,

认真地把脾胃养好,才能为秋冬进补打好基础,对吧?

三伏天,小心胃病来报到

天气炎热,胃口差的人越来越多之余,不少人也开始有胃肠病来报到。

广州中医院刘友章教授指出,每年一到三伏酷暑天,因冰冻啤酒、饮料诱发胃病的患者都会明显增多。另外,还有因为夜里开低温空调睡觉冻到胃痉挛的,这种现象在夏天越热的时候反而越多。

“中医称‘脾主长夏’,而长夏又多湿热,湿易困脾,进而伤胃。”刘友章从中医的角度分析。长夏指的即是三伏天,这段时间是一年气温最高雨水也最足的时节,由于雨水足湿气重,而脾“喜燥恶湿”,湿重困脾自然影响到其运化功能的正常发挥,脾胃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到胃的“受纳”能力。因此,这个时节不少人轻则出现胃口不佳,重则出现胃病。

另外,炎热天气里不少人睡眠不佳、情绪烦躁,导致抵抗力下降、精神紧张,都可表现为胃胀或胃炎加重等症状。而过食冷饮或吹空调时间太长,不但易感冒或令风湿病复发,还可直接刺激到胃部,引起不同程度的不适。同样,感冒或风湿病患者也可能因服用感冒药或抗风湿药,进一步加大对胃部的刺激而导致胃炎。

而天气炎热,食物不容易保存,细菌繁衍加快,也容易诱发急性胃肠炎和胃肠型感冒等夏季常见病。除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勤洗手,吃新鲜、清洁的食物之余,还需注意腹部忌着凉,尤其是不要让空调或是风扇直吹肚子。此外,冷热食物交替吃、吃生冷腐馊的食品、在食用刺激性食物后饮用酸奶等都极易导致急性肠胃炎。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摄

长夏饮食五要诀

炎炎长夏有何饮食要诀?广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范萍指出,要注意“三少”“二要”——

“三少”即少吃肉食、少吃甜食、少喝冷饮。

肥腻辛辣食难消化

膳食中肉类脂肪过多,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夏天可以多吃些豆腐、鲫鱼、西瓜、苦瓜、绿豆和玉米等食品,尽量不吃难以消化、过于肥腻及辛辣的食物。

甜食易化热生火

过多食用甜食,就会化热生火,使体内糖分过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引起消化不良,产生食欲减退、胃脘胀满、口腻无味、嗳气吞酸等现象。

冷饮易损害脾胃

夏季受到暑热湿邪的侵袭,影响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吃生冷食物、饮冷饮,就会损害脾胃。

“二要”即一要卫生,二要补充水和盐。

多吃清热、利湿食品 

夏季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如芹菜、小白菜、香菜、竹笋、冬瓜等;多吃鱼类,如草鱼、鲫鱼等。 

还要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品适度多吃些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等瓜果都有好处。

夏季饮食宜补气

可多吃胡萝卜、菠菜、桂圆、番茄、莲藕、鸭肉等;

药材可选用西洋参、沙参、麦冬、五味子、玉竹等。

对脾胃虚寒者,可适当选用温中益气之品,如党参、太子参、黄芪、茯苓、白术、生姜等。

8道食方拿走不谢

2道开胃方

进入三伏天后,很多人就会受到“苦夏”的困扰,口淡乏味,食欲不振。因此,“开胃”是夏季养生的重点。

酸姜

做法:生姜切薄片,均匀放入干净密封瓶中。米醋倒入瓶里,没过姜片。放入冰箱的冷藏室里储存3天,即可食用。

功效:夏季阳气在表,胃中虚冷。这时,吃生姜可以温胃健脾,起到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

老黄瓜芫荽炖鱼汤

做法:老黄瓜克,鲫鱼1条,生姜、芫荽适量。老黄瓜洗净、去瓤、切块(留皮)后备用。鲫鱼宰杀干净后擦干水分,与生姜一起放入锅中,两面稍煎;将鲫鱼、老黄瓜放入锅中,加入清水毫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45分钟,出锅前加入切碎的芫荽,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开胃健脾。夏天出汗过多、不思饮食人群。芫荽性温味辛,能促进胃肠蠕动,开胃醒胃。特别适合苦夏不思饮食、消化功能不佳的老人和小朋友。

6道养胃方

夏天既要补充水分,又要养胃护脾,喝汤吃粥最为养胃了。

莲子粥 

做法:粳米或糯米克,莲子50克。将莲子与米洗净,入锅同煮,煮至莲子变烂即可。   

功效:清心醒脾,养心安神、健脾补胃;用于心烦失眠,脾虚久泻,大便溏泄等。   

白扁豆粥

做法:用白扁豆60克,粳米克同煮粥。

功效:可健脾养胃、清暑止泻,适用于脾虚腹胀、慢性泄泻、疰夏等症。此外,也有益气、滋阴醒神的功效,适用于疲乏无力、精神萎靡不振的人食用。

绿豆藕片粥

做法:绿豆60克,鲜藕20克,鲜薄荷3片。将藕片与绿豆共同煮粥,临熟加入薄荷搅匀。

功效:调理脾胃,清热解毒。

山药排骨

做法:山药克、排骨克,葱花少许。将所有食材洗净,排骨开水泡洗后祛除腥味及血丝;放适量的水在锅内焖煮排骨,待水开后,放入切好的山药;焖煮大概20分钟后,汤色变白,香味飘散,加入适量的盐和葱花即可。

功效:天气炎热排汗多,钾钙微量元素流失严重,容易伤阴耗气,山药排骨是极好的滋阴食材,并带有补钙之效。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摄

五指毛桃土茯苓炖瘦肉汤

做法: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各克,瘦肉1斤,陈皮5克,盐少许。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洗净后浸泡片刻;瘦肉洗净切成块,汆水捞起备用;用汤煲煮水,沸开后加入所有食材,武火煮10分钟再转文火煲一两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益气健脾。

姜茶乌梅饮

做法:将生姜10克、乌梅肉30克切碎,和绿茶6克放入保温杯中,沸水冲泡,盖严温浸半小时。

功效:乌梅可以收敛神气和汗液,生津止渴、止泻止血。生姜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的作用。该茶饮方能清热生津、止痢消食、温中,用于夏季各种饮食不洁或不节引起的腹泻、痢疾等。

按揉这4处可健脾胃

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它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

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做“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

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擦小腹

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2~5次。

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

(图片来自网络)

每日按揉5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整合自:广州日报、番禺日报、悬壶岭南、生命时报

部分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视觉中国(署名除外)

编辑:吴婉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angcana.com/xysls/8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