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带总苞的果实。8~9月间果实成熟时摘下晒干;或割取全株,打下果实,除净杂质,晒干。

别名

枱耳实(《本经》),牛虱子(《贵州民间方药集》),胡寝子(《药材资料汇编》),苍郎种、棉螳螂(《江苏植药志》),苍子、胡苍子(《东北药植志》),饿虱子(《广西中药志》),苍棵子、苍耳蒺藜(《陕西中草药》)。

图片

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主产山东、江西、湖北、江苏等地。

形状鉴别

干燥带总苞的果实呈纺锤形成椭圆形,长约1~1.7厘米,直径4~7毫米。表面黄绿色、棕绿色或暗棕色,着生多数长约2毫米的钩刺。一端有2根较粗大的尖刺,分离或相连,外皮(总苞)坚韧,内分2室,各藏1个小瘦果。瘦果略呈纺锤形,一面较平坦,果皮灰黑色,纸质,一端具1刺状突起的柱基;种子浅灰色,种皮膜质,内有子叶2片,胚根位于尖端。气微弱,味微苦、油样。以粒大饱满色黄绿者为佳。

炮制

拣尽杂质,去刺,筛去灰屑,微炒至黄色,取出放凉。

性味归经

甘,温,有毒。

①《本经》:味甘,温。

②《别录》:苦。

③《品汇精要》:味苦甘,性温,有小毒。

入肺、肝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②《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③《本草求真》:入肝、脾。

④《会约医镜》: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

散风,止痛,祛湿,杀虫。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癞,瘙痒。

①《本经》;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

②《本草拾遗》:浸酒去风,补益。

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填髓,暖腰脚。治瘰疬、疥癣及瘙痒。

④《本草蒙筌》:止头痛善通顶门,追风毒任在骨髓,杀疳虫湿匿。

⑤《本草正》:治鼻渊。

⑥《本草备要》: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去刺,

⑦《玉楸药解》:消肿开痹,泄风去湿。治疥疠风瘙瘾疹。

⑧《要药分剂》:治鼻息。

⑨《会约医镜》:疗诸痔。

⑩《本草再新》:治目痛。

用法用量

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血虚之头痛、痹痛忌服。

①《唐本草》:忌猪肉、马肉、米泔。

②《本草从新》:散气耗血,虚人勿服。

相关配伍

①治诸风眩晕,或头脑攻痛:苍耳仁三两,天麻、白菊花各三钱。(《本草汇言》)

②除风湿痹,四肢拘挛:苍耳子三两。捣末,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呷。(《食医心镜》)

③治大麻风:苍术一斤,苍耳子三两。各为末,米饭为丸,如梧子大。日三服,每服二钱。忌房事三月。(《洞天奥旨》)

④治疥癞,消风散毒:苍耳子炒蚬肉食。(《生草药性备要》)

⑤治妇人风瘙瘾疹,身痒不止:苍耳花、叶、子等分,捣细罗为末。每服以豆淋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⑥治鼻流浊涕不止:辛夷半两,苍耳子二钱半,香白芷一两,薄荷叶半钱。上并晒干,为细末。每服二钱,用葱、茶清食后调服。(《济生方》苍耳散)

⑦治目睹、耳鸣:苍耳子半分。捣烂,以水二升,绞滤取汁,和粳米半两煮粥食之,或作散煎服。(《圣惠方》苍耳子粥)

⑧治牙疼:苍耳子五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热含之,疼则吐,吐复含。无子,茎、叶皆得用之。(《千金翼方》)

⑨治疔疮恶毒:苍耳子五钱。微炒为末,黄酒冲服;并用鸡子清涂患处,疔根拔出。(《经验广集》苍耳酒)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

2.《本草拾遗》:浸酒去风,补益。

3.《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填髓,暖腰脚。治瘰疬、疥癣及瘙痒。

4.《本草蒙筌》:止头痛善通顶门,追风毒任在骨髓,杀疳虫湿NI。

5.《本草正》:治鼻渊。

6.《本草备要》: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去刺。

7.《玉楸药解》:消肿开痹,泄风去湿。治疥疠风瘙瘾疹。

8.《要药分剂》:治鼻瘜。

9.《会约医镜》:疗诸痔。

10.《本草再新》:治目痛。

11.《本草汇言》:枲耳实,通巅顶,去风湿之药也。甘能益血,苦能燥湿,温能通畅,故上中下一身风湿众病不可缺也。

12.《本草正义》:苍耳子,温和疏达,流利关节,宣通脉络,遍及孔窍肌肤而不偏干燥烈,乃主治风寒湿三气痹着之最有力而驯良者。又独能上达巅顶,疏通脑户之风寒,为头风病之要药。而无辛香走窜,升泄过度,耗散正气之虑。以视细辛、羌活等味,功用近似,而异其态度;即例以川芎、白芷等物之以气为胜者,犹难同日而语,但和缓有余,恐未易克日奏功耳。

推荐阅读:

1.金银花可清热解毒消炎疏热散邪!!!

2.中药食疗大全,中药功效表

3.西洋参三大问?适合什么人吃?什么人不能吃?经典搭配又是什么呢?

4.灵芝孢子粉功效强大,你知道它的全面吃法和注意事项吗?

推广点下方“阅读原文”进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angcana.com/xysxw/4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