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做百年传承的
相传在多年前,王孟英在他的《随息居饮食谱》里写下了玉灵膏的做法,通篇只有短短个字,赞它“大补气血,力胜参耆”。大家有没有想过,也许日常容易疲倦、犯困,总是打不起精神,睡不好,气色也不好,并不是自己不如别人有毅力,不如别人自律,而是因为气血不足而导致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款古法养生膏——玉灵膏的做法。 准备龙眼肉一千克,西洋参一百克,并将西洋参打磨成细粉末状,将其与事先准备好的龙眼肉拌匀。在这一步骤里,《随息居饮食谱》原文中是应该放些白沙糖的,为什么要放糖呢?因为玉林膏要在饭锅上蒸一百次,算下来大约是四五十个小时。但是在蒸到第十个小时左右,原本香甜的龙眼开始发酸微苦,而放白糖可以让口感更好。不过即便没放糖,最后泡水的口感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甚至超过预期。 然后准备半斤大米,加水清洗干净备用,在锅里加入克水,大火烧开,再将洗好的大米加进去,煮上大约8分钟,再将大米沥干水分盛出来。将蒸笼沾上水,放入蒸布,将大米倒进去,铺平用蒸布盖起来,然后一层大米,一层龙眼的叠起蒸笼盖好,用大火加热,直到上气后转文火,并且记住大米要每天更换一次,蒸40个小时之后,便可制成这古法玉灵膏啦。 做好的玉灵膏可以加水冲调,直接饮用;也可以晾凉之后,用密封罐保存起来,留作日后食用。一天两次,可以嚼着吃,也可以用温水送服。玉灵膏有补血、益气、安神、改善睡眠等功效,平时常见的失眠、易疲劳、面色不佳等症状,可以食用一段时间的玉灵膏加以舒缓。 如果大家要买蒸笼或甄子,最好选两边有提手的。用竹木器蒸,除了有木香味以外,还不容易凝聚水珠。这样既方便现代人,同时又遵循了古书的做法来做玉林膏。 写下《随息居饮食谱》的王孟英老先生,他曾经是个被严重低估的人。18岁就开始替人瞧病,因为太年轻,常常会有来自同行和患者的压力。比如同行质疑他辩证的准确性,比如患者不敢喝他开的石膏汤,甚至对于他开的方子还要“广征名仕,会商可否”,求神拜佛,意乱心慌。 面对种种不信任,他不仅不生气,只觉得“殊可怜悯”,这是他看待事情的角度。他治虐疾、治霍乱,别人医治不好的他能治好,别人医治坏了的他也能治好,但他绝不会说上一个医生的坏话,只说:“所开之方,各有来历,皆费心思,原是好方,惜为中病。”大家笑他“半痴”,他便给自己取号“半痴山人”。被他救过的周光远曾深有感触地说:“孟英学识过人,热肠独具,凡遇危险之后,从不轻弃,最肯出心任怨以图之。” 这款男女老少皆宜的玉灵膏,除了做法稍繁杂,没什么毛病。但现在市场上也可买到一些做法正宗的玉灵膏,不用自己动手做,如果坚持食用一段时间,不改可以改善失眠障碍,还能让我们的面色红润,神清气爽。果然,养生还是得用“老方法”啊! #玩转AI摘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angcana.com/xyszz/12499.html
- 上一篇文章: 养血安神西洋参玫瑰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