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这些宝藏村给出乡村
康路达白殿风软膏 https://news.39.net/bjzkhbzy/191002/7508108.html< 年,山东全省上下积极探索实践,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不断取得新进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在山东落地见效,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齐鲁大地铺展开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大美画卷。 前段时间,盛产汉服的曹县火了。其实,在山东,将小产业做到极致的“宝藏”县市和“宝藏”村镇还有许多。山东不仅有中国“假睫毛镇”、“汉服县”,还有“风筝村”、“金蛋村”、“吉他小镇”……这些产业,是通过小行业撬动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而这些地区,也成为了小城市通过错位发展找准自身定位的惊艳缩影。让我们一起走进山东的“宝藏”村镇,看这些地方如何通过一个个特色产业实现了自己的小康梦。 在聊城市冠县店子镇灵芝生产基地大棚里,种植户自制的采粉机正在采收孢子粉。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店子镇灵芝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0%,交易量能达到全国的六成以上。伴随着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形成,灵芝产业早已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店子镇也享有山东省“灵芝小镇”称号。 乘互联网东风,“中国风筝第一村”年产值2.8亿。据统计,目前,,潍坊市坊子区王家庄子村风筝生产加工企业有家左右,网店多家,从业人员0多人,年生产能力多万只风筝,年产值2.8亿多元,年产销居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风筝产业第一村。如今,乘着互联网的东风,他们的风筝产业越飞越高。 教授专家“落户”,威海大水泊有了人才“活水”。20多名国内外知名博士、教授、专家汇聚于此,吸引了多名高层次人才作为“新村民”落户村庄……这个拥有4万多人口的胶东小镇,自年到现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设计村”“漫画村”“康养村”在内的20多个村启动了具有文化特色的乡村建设,建成了集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歌舞影媒为一体的文化集群。 从8粒种子到百亿产业,威海市文登区口子李村民王文水用40年的时间,潜心钻研西洋参种植加工技术,带领农民摆脱贫困,奔向致富之路。如今,西洋参种植规模越来越大,目前文登西洋参总产量占全国百分之60以上,品牌价值达到亿元。 在淄博市起凤镇乌南村草编综合服务中心的档案柜里,整齐地码着各种文件袋。其中有几本A4纸装订的工资单,手写的名字,红色的手印,格外引人注意。 小小工资单,成为乌南村草编事业的缩影。工资单记录着乌南村一年来草编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集体收入3万多元到20万元的巨大转变,记录着乌南村编织的水果兜走上国际市场,记录着乌南村村民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 在无棣县小泊头镇丁王庄村,87岁的杨秀娥正坐在自己的院子里对渔网,一片片渔网在她面前铺开,手中的梭子“刷刷”作响,她灵活地在两张网片之间穿针引线。在杨秀娥的身后,一条条渔网生产线编织着另一张大网,遍布小泊头镇的大街小巷、村村户户,靠着这张大网,连接了镇上的2万多人。去年,凭借小小的渔网,全镇渔网产业织出了70亿元的总产值,小泊头镇年人均增收能有1万元,靠渔网致富也不再是传说。 山东祥农专用车辆有限公司是当地环卫车产业的“领头羊”,最初是做沼气池模具,后来看准农村“三堆治理”的商机,率先投入环卫车辆生产行业。多年后,环卫车辆生产成为当地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目前,全镇已有7家环卫车生产企业具有工信部专用车生产资质和产品公告。年,全镇共生产销售各种环卫车2.8万辆,年销售额近10亿元,目前已成为全国第二大民营环卫车生产制造基地、北方最大的民营环卫车生产制造产业集群。 经过40多年发展,潍坊昌乐鄌郚镇从一家吉他工厂,发展出80多家乐器企业,吉他远销韩国、日本、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各类乐器万把,电吉他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6%,成为全国三个电声乐器产业基地之一。 罐头,已经成为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的特色产业。经过30余年的积累和发展,全镇拥有罐头生产企业64家,年产各类罐头70万吨,年产值余亿元,全国超三成的水果罐头都产自这里,可谓是有罐头的地方,就有地方的罐头。 青岛李哥庄这个街道繁华程度超过很多县城的小镇,隐藏着三种特殊的身份:这里是全球最大的高端假发生产基地,假发卖出了黄金的价格;这里是中国的“制帽之乡”,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帽饰出自这里;饰品加工行业发展超过30年,占据着青岛地区饰品行业的半壁江山……这个面积75.8平方公里的寻常小镇,正在通过“头部”产业,让全世界认识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angcana.com/xysxw/11661.html
- 上一篇文章: 参情中秋爱传万家长白山溯源直播活动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