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后,冰雪消融,雨水逐渐增多,空气也愈加湿润宜人。中医专家建议,雨水节气期间,养生也要顺应节气的变化,做到防寒、养肝和除湿。

调好脾胃

“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所以雨水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脾喜燥恶湿,气候环境变化和饮食失节会加重脾脏负担,导致腹痛、腹胀、腹泻等不适。因此雨水时节要适量饮食。”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王晓丽建议。

另外,春季宜食果蔬及汤粥,建议用百合、茯苓、莲子、山药煮粥,以健脾利湿。还要多吃绿叶菜、甘蔗等多汁的蔬果来润养脾胃。

春季肝旺而脾弱,饮食上宜少酸,可多食大枣、菠菜、荸荠、甘蔗、茼蒿、山药等。疏肝健脾也可用白菊花、决明子、西洋参等。

适当春捂

雨水时节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养生重点就是——“春捂”。市民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怎么春捂才科学?王晓丽表示,要坚持“一不三要”原则,“一不”就是所有的“捂”都以不会出汗为宜,“三要”则是:首先,要注意“上薄下厚”的原则,减衣先减上衣,再减下装。其次,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要继续捂,以免着凉。再次,日平均气温达到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开始逐渐减衣了。

“春捂”重点要捂好背、腹、足底。背部保暖护好督脉,可减少感冒;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寒从脚下起”,足部保暖身体才能真正暖和起来。

养护阳气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人体此时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饮食调养应适当增加辛甘温性的食物,可帮助升发维护阳气,比如多吃点韭菜、春笋、豆芽等。

天气渐暖,空气湿润,循环系统功能加强,由于器官负荷增加,人们身体会出现困乏,所以起居方面应该早起床,多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老年人群多有一些慢性疾病,更应坚持顺应天时,通过锻炼使人体阳气得以生发。

养肝护肝

“春季在五行中属木,对应的脏腑为肝。这意味着,春季是养肝的最佳时机,也是肝最容易受伤的时候。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火过旺、肝气不舒等,不但会使人心情不畅,还可能引发相关的疾病。”王晓丽提醒。

进入春天后,阳气升发,肝阳、肝火也趋于上升势头。因而雨水节气后应当注意情志调节,保持心情愉快。“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是肝经的原穴,每天按摩或艾灸20分钟能养肝护肝。

中医讲,肝开窍于目。所以,如果肝脏受损,眼睛也会觉得干涩、困乏。反之,养好眼也能护肝。春天的阳光温暖却不强烈,可隔着玻璃窗,面对太阳,闭上眼睛,使温热的阳光透进眼球,同时转眼珠,先顺时针方向缓缓转10次,再逆时针转10次,每天持续15分钟即可。

春季养生粥

山药红枣粥

做法

将红枣25克用温水泡软洗净,粳米克淘洗干净,山药25克去皮洗净切成小块;红枣、粳米、山药放在一起煮成粥,吃时放适量白糖搅拌即可。功效

有健脾和胃、镇静安神、祛湿解困之功效。

薏苡仁党参粥

做法

薏苡仁30克洗净,放凉水中浸泡2小时;党参15克切成薄片,粳米克淘洗干净。三者放入锅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锅开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30~40分钟,放冰糖调味。功效

不仅能祛湿健脾,还能补气补血。

记者刘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angcana.com/xyscd/10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