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2月4号从澳洲回来,我已经有天没有出过江西省了,差不多创下了最近十年以来的记录。

上一个暑假紧张兮兮的在家准备考试,今年总算可以放松一点。疫情期间没办法出国,在家窝了一年多的我只好把目光放在了国内的长线游上。对于江西人来说,长线无非就是新疆西藏内蒙西北东北这些,而上述这些地方,对身体素质有要求的只有西藏了。趁着现在是这辈子最年轻的时候,约上了老友王老师。虽然自驾确实是进藏最好的旅行方式,但王老师和我自认都没有这样的身体素质和驾驶技术。安全起见,自己在网上订了机票,报了一个携程的地接团。

事实证明我们这种方式其实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大概是对自己过往的出行记录太过自信,万万没想到这次的旅程会这么的一波三折——嗯,关于这些,后面会一一吐槽的。

15号一早开开心心的约了机场的贵宾厅,没想到后面等着我们的是要在机场熬的通宵

首先当然是要敲定放假的时间——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作为在外人看来一年可以休息三个月的人民教师,其实我们在暑假也是有工作要做的(嗯,其实有工作的主要是我)。虽然我也很想在西藏待上一个月,好好领略一下祖国边疆的大好风光,但保住饭碗也是很重要的,毕竟经济基础才能决定以后的路能走多远嘛。

去之前看了两本攻略书,都说西藏旅行是个丰俭由人的地方。你可以像张老师一样,背上行囊骑上自行车,寄宿在藏民家中,一路感受青藏高原的壮丽景色和风土人情;如果经济上宽裕,也可以自驾或者包车,一路好吃好喝,或顶级酒店或房车或帐篷的住过来(我不是个户外爱好者,也不了解在西藏住帐篷或者开房车要多少钱,只是莫名觉得玩户外的都要花很多钱就对了)。我和王老师都不年轻了,且不确定来了高原以后有什么反应,于是在携程上订了个地接团——在这里想强烈向大家推荐这个团,虽然不算便宜,但是一路吃住都很不错,也没有购物和赶行程,唯一一次早起是因为有团友想要看日出。对于我这种对其他行程没要求,只想进布达拉宫的人来说是足够了。

在这里向义务安利一下这个团,除了价格贵点没毛病。携程上还有一个行程相同但是价格贵几千的团,区别是是否含了机票,建议大家报那个含了机票的哈~

在去西藏之前,我去过海拔最高的地方是四川九寨沟和黄龙路上的一座山,依稀海拔是左右,当时睡着了也没觉得有什么不适,不过在黄龙走两步就大喘气的经历倒是记忆犹新。去四川差不多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年纪越大身体越虚,于是不敢大意,走之前吃了一周的红景天胶囊(王老师吃了两周),并准备了板蓝根,布洛芬,西洋参含片,复方丹参滴丸,肠炎宁等药物,推掉了几个球局,行动缓慢,努力保持内心平静的过了两周。

除了药品,出发前当然还要check一下天气。我们这趟最冷的地方是珠峰大本营,夏天最低气温大约5-6度。我们去的时候出了太阳,我带了帽子、围巾,穿了牛仔裤冲锋衣和法兰绒的衬衫,觉得不是很冷。后面去羊卓雍措的时候因为没有太阳,感觉气温也差不多。这是七月份西藏的温度信息,供大家参考。

王老师陆陆续续准备的药吧

除了高反的顾虑之外,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紫外线了。去西藏的小伙伴,帽子墨镜口罩袖套防晒霜,该备着的统统都别忘了。太阳伞的话,我个人觉得不是很有必要,不过6-8月是雨季,雨伞倒是可以备着一把。

去之前参考了好几位小伙伴的建议,换了点现金。本来觉得不是特别需要,但是经过这次河南暴雨灾情之后,还是改变了一些对于金钱的看法。除了大面额的钞票外,因为听说可能去寺庙会作为香火钱用到,还特别换了点零钱。这一点各位小伙伴随意吧,毕竟各大景点游客进去已经需要买门票了(且是全年最贵的价格!),门票钱就可以当做是香火钱了。

我们订的是地接团,自己买的机票。事实证明在对流天气频发的夏季,这种组合并不是最优选择。我们去程是7月15号一早从南昌飞遵义,原计划在遵义停留7个小时之后飞拉萨。结果到了原定的起飞时间,又说因为拉萨天气不稳定延误,起飞时间待定。好不容易上了飞机,觉得既然能飞应该没什么问题了,结果飞了两个多小时到了拉萨上空,又说因为天气原因无法降落需要在拉萨上空盘旋一阵,终于在盘旋快一个小时之后收到了令人失望的消息:“各位旅客,我们很抱歉的通知您,刚刚接到拉萨机场消息,今晚的天气都不利于飞机降落,为了确保大家的安全,机组决定备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嗯,我们飞了将近五个小时,终于从遵义飞到了成都。

我大概永远也不会忘记机组人员播出这条消息的时候全体乘客发出的哀嚎,直到回程的时候听到广播说任何以“刚刚得到机场的消息”开头的句子,都觉得心头一紧。其实当时我自己也是很绝望的,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不知道备降成都之后什么时候能再飞,特别是我们第二天一早还要上布达拉宫,不知道备降会对后面的行程产生什么影响。不过飞机上没有网络和手机信号,干着急和自怨自艾也没有用,于是看了一小段柚子的视频cut平复了一下心情。报着听天由命的心情熬完了剩下的行程。

到达双流机场大概是半夜一点,疲惫的我们从摆渡车上下来,晕头转向走到候机楼后得知了另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你们的飞机5点40起飞,请在候机楼等待。说好的进高原之前要好好休息保持充足体力什么的全都白瞎了。嗯,人生第一次在机场过夜,献给了成都的双流机场。

虽然没有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但是我见过凌晨1点半、3点、4点和5点半的成都

从西藏回来的时候更惨。先是头一天晚上收到了n条短信,一会儿说飞机延迟一个半小时飞,一会儿说按正常时间飞,导致我们和送机的师傅确认了n-1次时间。第二天到了机场,得知我们要搭的那趟飞机还没从重庆飞过来......嗯,听说头天晚上重庆大暴雨,前面积累了一堆没有飞的航班。

到了候机楼之后就开始了每5分钟在飞常准上刷一次起飞时间的艰难历程——而且刷的还是前序航班起飞时间。看着停机坪上的飞机起起落落,候机厅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真的非常后悔把书塞进了托运的箱子,且没把kindle带来——贡嘎机场的条件实在不咋地,座位旁边连充电接口都没有。在这里想吐槽一下国航,我们一个旅行团的两位小哥买的廉价航空公司的票,人家头天下午就接到了第二天早上的航班改到下午飞的通知,我和王老师一大早赶到机场,在同一个登机口眼睁睁的看着人家上了飞机,而比他们早到5、6个小时的我们,还要等他们登完了机才能上去,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之前订机票的时候在成都预留的5小时转机时间在延误6个小时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亏我们还想一到成都就冲到太古里吃个火锅。结果因为重庆的大雨,成都火锅变成了机场盒饭。还因为航班到达时间太晚,不得不在成都多住了一晚,且需要第二天早上4点钟起来赶早班飞机(嗯,当时我一直默念,淡定淡定,成都是俊俊子的老家嘛)——不过如果不是因为近期成都天气实在不好,多在成都留下来玩半天其实也是可以的,好歹可以补上那顿火锅呀。

总之呢,这差不多是我旅行生涯中最囧的一次了,希望以后不要再有这样的经历。在这里想提醒在夏天去西藏的小伙伴,提前查好航班信息,做好各种心理准备,买好航班延误险,碰上任何事情尽量保持好心态,实在不行,也得给自己找点乐子嘛。(截至发稿时止,已收到保险公司赔款大洋,作为一个前保险从业人员,想说出远门之前买保险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预定旅行团的时候,作为历史爱好者的我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能进去布达拉宫看看。我们原定的行程是15号晚上到,16号上午去参观布达拉宫,但布达拉宫是需要预约时间的,我们16号一早到拉萨之后从机场过去根本赶不上原定的预约时间。和携程协商之后,取消了第二天纳木错的行程,把参观布宫的时间挪到了17号。

布达拉宫的历史就不细说了,毕竟文成公主和亲的故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内容。布达拉宫是西藏旅游的热门景点,尤其是在夏季,门票达到了巅峰的块,且每天有人数限制,参观红宫的时间限定在60分钟以内。跟团不用操心,散客的票听说要抢的特别难买。此外,布宫还有个规定,如果你事先预约了某一天的门票但是没在规定时间去参观,那么布宫就会把你拉到一个黑名单里并且在一周之内都不能去参观。因为航班延误,我和王老师就很不幸的上了这个黑名单。不过我们是客观原因嘛,向旅行社提供了航班备降的证明,最终还是让我们顺利在第二天进去啦。

第一次看到布达拉宫是在我们到达拉萨那天的下午,王老师因为身体不适,我只能一个人出去闲逛。原本是打算先去八廓街喝杯茶,再慢慢从大昭寺走过去,但当看到布达拉宫附近的湛蓝天空,我还是当机立断的决定下车,先去仰望一下布宫。

我无法形容自己第一次看到布达拉宫的心情,明明自己对西藏的历史,除了唐朝的那两次和亲之外一无所知,但是看到这座耸立在红山之上一千多年的巍峨宫殿,还是觉得大为震撼。

云还是有点多,不过已经很壮观了~

看着一千多年前藏王松赞干布为了迎娶大唐公主兴建的宫殿,不禁遥想当年主动请缨入藏的公主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踏上为期三年的旅途,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这里终老;她在这里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多久下来一次,有没有高反,每次回宫是走上去的还是被人抬上去的,是得到了藏王相敬如宾的对待,还是也要和其他妃子争风吃醋。虽然这些封尘的宫闱秘闻都已不得而知,但是想想她愿意挺身而出为了两国的和平远嫁,这样的勇气都令人钦佩。

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补上这段历史。

虽说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的宫殿,但到后期作为达赖喇嘛的冬宫,已经成为西藏政教合一的象征。现在供游客参观的部分也主要和文成公主及历代达赖喇嘛有关。布达拉宫的高度有一百多米,虽说宫殿只有13层,但按照现代楼房3米一层的高度来算也有近40层左右。在高原上爬楼,大家进去之前请先多多补充体力,不要一边爬楼一边讲话。

正式开始爬楼之前有一个无字碑,体力不足的朋友可以在这里歇歇脚,一会儿上的时候最好就一鼓作气不要停顿了

进入布宫前有一个珍宝馆,里面陈列了清政府作为中央管辖机构颁发给西藏的各种印信,敕书等文物。印鉴上的字我看不太懂,印象深刻的只有清朝皇帝赐给达赖喇嘛的用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写的金册,看上去很有排面,不知道当时的清朝皇帝是用什么样的仪式来颁发这些金印的呢。

布达拉宫分红宫和白宫两部分,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办公和生活场所,红宫则是存放历代达赖喇嘛灵塔的所在,所有室内的部分都不能拍照。宫殿内部不是很宽敞,加上游客众多,基本上一直处于人挤人的状态,有的时候听不见自己导游的讲解,倒是能听见旁边导游的声音。为了分流,布达拉宫里面分了两条游览路径,参观内容略有不同,不过任何一条对我这种普通游客来说已经是叹为观止了。布达拉宫现在也有僧人居住,他们对游客的好奇目光似乎毫不在意,有的自顾自的做着自己的事,有的倚在窗台上出神,还有在看手机的——后面仔细瞄过两眼他们手机屏幕上的内容,似乎都是佛经,各位大师对不起是我小人之心了。

爬楼时拍到的景色,层峦叠嶂,蔚为壮观

我们经过了几间前代达赖喇嘛使用过的房间,导游告诉我们现在也有僧人每天在里依照古老的宗教传统做着各种供奉仪式。虽然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对流传几千年的古老宗教文化一直都保持着敬畏的心态,觉得布达拉宫这么长时间能在藏传佛教信徒的心中保持着崇高神圣的地位,其代表的精神力量真是不明觉厉。

夜景,夜晚的布达拉宫有另外一种神秘的美

宫殿里供奉着藏传佛教的各位大神,因为是藏传佛教,有些神明的称谓和样貌与内地的寺庙的不太一样,比如在西藏被称为强巴佛的弥勒佛,就完全不是西游记里大着肚子笑眯眯的模样。听说传统藏民是讲究来世的,强巴佛在藏传佛教里是未来佛,主宰人的转世,当然燃灯佛和释迦摩尼佛的地位怎样我也不好说,但我们这一路走来参观过的强巴佛殿,香火都是很旺的。

布达拉宫之所以宏伟壮观,很大一部分是它的外观颜色搭配的相得益彰。白墙据说是当地的石灰加了牛奶(对没错就是牛奶)之后进行粉刷,红墙其实是草墙,用的就是上图中的西藏特产边玛草

除了历史悠久的佛像,布达拉宫需要特别提到的就是从五世到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了。从五世到十三世达赖喇嘛,除了作为政治傀儡后来下落不明的六世达赖,红宫里存放了八代达赖喇嘛的灵塔。之前一直不知道灵塔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只知道如果某座寺庙里面有哪个大和尚的舍利子就很了不起了,来了西藏才知道布达拉宫的灵塔里面供奉的居然都是达赖喇嘛的肉身。导游姐姐对我们把肉身理解成为木乃伊的肤浅看法非常不屑,毕竟木乃伊需要先把所有内脏取出来并且缠上绷带,看着有点吓人,而喇嘛的肉身据说是栩栩如生,如同在世的时候一样。在这里真的不得不感慨藏药的神秘力量,后面去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听说十世班禅的肉身做好之后,头发和指甲还发生了生长,感觉也是很厉害了。

这是布达拉宫里面的一个露台,据说以前在每年藏历新年的时候西藏民众会来这里朝拜达赖喇嘛,会举行一些仪式,达赖喇嘛和其他贵族们会在旁边的阳台上观看。进这个门要先用预约券换票,有种小吴哥第三层的感觉。进去之后就可以看到那些很厉害的藏品了

灵塔里除了安放着厉害过木乃伊的达赖喇嘛肉身之外,灵塔本身也足够让我们惊掉下巴了。每一座灵塔全部由黄金打造,且镶嵌了各种珍贵的宝石。修建灵塔的巨额资金来源,除了中央政府的拨款,教会的收入,还有就是当地百姓的捐赠。带我们参观布达拉宫的导游是藏族人,她告诉我们她的祖辈都是很虔诚的信徒,宁可自己吃简单的食物,住简陋的房子,也一直保持着神圣的信仰。藏传佛教修来世的,也许是老一辈的藏民生活太苦了,愿意把他们的宝贝捐出来,祈求自己的来世过得更好吧。

拉萨有一家叫做平措康桑的酒店,据说是观看布达拉宫夜景的最佳餐厅,我和王老师本来想去打卡,结果九点钟到的连位置都没有,在窗口拍了张照就走了。自由行的小伙伴可以订这家酒店的住宿,听说在房间也可以看到一线的夜景

布达拉宫广场有几个小水池,如果水质清澈且没有风的话,应该也是可以拍出好看倒影的

布达拉宫的整体格局和故宫天安门有点像,是拉萨市中心所在。布达拉宫的正前方是北京路,穿过北京路正对着布达拉宫的就是布达拉宫广场。广场有好几个入口,进去要检查身份证件,行李过安检。广场上有被解放军看护的国旗和西藏解放纪念碑,纪念碑的后面是西藏自治区政府。在广场上看着蓝天白云下的布达拉宫,如果不是因为太晒,我觉得我可以在这里坐上整整一天。

布达拉宫广场的旁边有一座药王山,药王山的山脚下有一个观景台,是5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的拍摄地。如果想要拍出好照片得要趁早,去晚了人就多了。

顺便说一件有意思的事,来西藏还有一件想看的事情就是虔诚信徒的朝拜长头。都市人过的太浮躁,看看这些心无旁骛的信徒没准能净化一下自己的心灵。所以当我最初在布达拉宫广场上看到那些趴在地上的人时,还是有点兴奋的。不过兴奋不过两秒就觉得有点不对,为啥每个趴着的人都不动?并且前面都有一滩水?且水的前面还有人在摆pose?

在这里补充一个拍照的tip,小红书上有很多摆拍布宫倒影的照片,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拍出来的。第一步,买一到两瓶水;第二步,把水倒在布宫正对面的广场的地上,水量视拍照时长而定;第三步,摄影师趴下,模特在水的另一端摆好pose;第四步,就可以拍出好看的照片啦。

拍出来效果大概就是这样啦,这是之前去柬埔寨的时候认识的一个姐姐,差不多和我一个时间去的西藏,从她的pyq里偷的图,如果介意的话可以联系我删除哈~

说到和文成公主有关的景点,除了布达拉宫之外还有大昭寺和小昭寺。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不仅迎娶了我们大唐的文成公主,还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其实松赞干布娶了五个老婆,也并没有说明哪一位是他的王后,而且他这五个老婆里面,只有他的藏族妃子给他留下了后代)。这两位公主分别从自己的家乡带来了释迦摩尼的八岁和十二岁等身像。之前并不觉得等身像有什么特别之处,那个年代没照片,一些名人伟人给自己整个雕像也没啥,但自从听说这两尊雕像居然还被释迦摩尼本人亲自开过光之后就觉得十分厉害了。相传大昭寺是松赞干布为尼泊尔公主所建,里面供奉了释迦摩尼八岁等身像,小昭寺是为文成公主所建,里面供奉的是释迦摩尼十二岁的等身像。武则天即位之后,很想从西藏把文成公主带去的等身像夺回来,于是便派兵攻打西藏,藏族人民为了保住这尊雕像,把两尊等身像的位置对调了一下,把十二岁的等身像藏在了大昭寺的墙壁内,并在墙壁外画上了文殊菩萨的画像。武则天也是佛教的虔诚信徒,且一直以文殊菩萨自诩,她的部下虽然找到了佛像的位置,但由于不敢破坏文殊菩萨的画像使得这尊佛像留在了西藏。在文革时期,由尼泊尔公主带来的八岁等身像遭到了破坏,小昭寺里供奉的其实是一尊被拼接起来的塑像,所以现在最有价值的就是供奉在大昭寺的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了。

我们去大昭寺的时候正好碰上僧人做晚课,金碧辉煌的大昭寺里回荡着低沉的诵经声,让一旁围观的游客也不由得放低了脚步和说话的声音。除了晚课,我们路过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的时候还正好看到有僧人在给这座佛像刷金粉。佛像比原先预想的大很多,就在我纳闷为啥释迦摩尼12岁居然这么大的时候,导游告诉我们这是由于信徒们刷多了金粉的缘故,导致佛像变的越来越胖......因为信徒太多,寺里的僧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把佛像上的金粉刮下来一些。我们还打听了一下价格,半身的话大概是1万多吧,如果是信徒,且经济实力允许的话,做一个这样的供奉还是很有意义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大概长这样吧,我们看见的比这个要胖一点

除了这尊十二岁的等身像之外,另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藏传佛教密宗的一个坛城。坛城据说是密宗高僧的修行场所。关于密宗显宗什么的,只有小时候在武侠小说里见过,感觉都是些绝世高手才能达到的境界。这次听导游姐姐介绍,觉得密宗真是个挺玄乎的事儿。密宗之所以称之为密宗,就是因为人家想要秘密的修行,不会跟别人大肆宣扬。所以在大昭寺展示的这个坛城也仅是根据某位高僧从类似海市蜃楼的影像中见到的场景打造的。坛城周围还有各种妖魔鬼怪,寓意着密宗的大师是经历了各种磨难最终才修成正果。

大昭寺的金顶

八廓街最开始是围绕大昭寺的一条转经道,现在已经成为了拉萨最出名商业街。街上有各种琳琅满目的藏族小商品,像唐卡,金刚结,绿松石,藏药,牦牛肉干,还可以编藏族小辫。不过我最近都处于一种毫无购物欲的无欲无求状态,光看没买,听说有不少商品的来源是义乌,各位看官请自行辨别啦~

这是我莉姐当年去西藏的时候编的辫子,据说......编一头的话可以减少洗头的频率

八廓街上有一间光明甜茶馆,在小红书上甚是出名。我逛街的时候正好路过,当时也有些累了,便决定进去坐坐。

这间茶馆和我们内地见到的茶馆不太一样。里面的装潢陈旧,光线黯淡,不过胜在便宜,一小杯甜茶只要一块钱(这还是涨了价的)。甜茶喝起来其实和奶茶的味道差不多,进店之后自己去取一个小玻璃杯,把一块钱纸币放在桌上,就会有服务员过来给你倒茶收钱啦。

茶馆里除了供应甜茶之外,还有青稞面等藏族食品。里面藏民很多,服务员一脸冷漠,刚进去的时候觉得有些吓人。后面听导游提起,这间茶馆最早是西藏商人们的歇脚处,很多生意人会聚集在这里进行交易或分享信息,很少有女孩子进来。不过现在已经慢慢演变成一个普通民众的休闲场所,里面有很多藏族老大爷老太太聚在一起用藏语聊天。除去茶馆有点简陋,感觉和在国外看到的那些白人老太太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喝咖啡的场景差不多。

茶馆里面长这样啦

珠穆朗玛的大名相信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如雷贯耳的,中国作为这座世界最高峰的拥有者之一,也一直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这一趟进藏,布达拉宫是我的要求,珠峰大本营则是王老师强烈想去的地方了。

珠穆朗玛位于中国边境的定日县,所以一路上的身份核查,除了检查身份证之外还需要办理边防通行证。办通行证不要钱,我们报了团,导游会帮我们搞定,自由行的小伙伴也可以先在在家办好。珠峰大本营的海拔高度是5米,但这并不是我们一路经过的海拔最高的地方。在从定日县城上山的途中有一个观景台,号称要过弯,会有大概米的样子(这样一来一回就有弯了)。在车上的时候有点想吐,不过司机师傅车开的太猛,也没办法分辨到底是高反还是晕车。

到达珠峰大本营的停车场,需要换乘景区的环保车上去,车程1小时左右。参观珠峰大本营,除了像我们这样住在定日县城之外,还可以住在景区里面。大本营周边有很多民宿,也可以自己搭帐篷,直接搭环保车过去,省时省力。

换乘环保车的停车场,有种西北大漠的感觉

回程的时候运气很好的坐在了环保车的第一排,真的一路上都是风景呀~

之前看攻略书上说游览西藏的最佳时机是春季和秋季,夏季是西藏的雨季,导游也很隐晦的说这个季节看到珠峰的机会不是很大。所以来前我们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就算看不到珠峰,起码也可以在的牌子那里合个影嘛。

我们一早从定日县的酒店出发,换上了最厚的衣服。因为有团友想看日出,所以出发的时间比较早。长这么大,记忆里一直都没有看日出成功的经验,上一次专门看日出,是四点多起来去的小吴哥,诶,算了不提也罢。

虽然没看到日出,不过在边防检查的时候看到了漂亮的星空,还有一颗特别亮的星星,觉得也很满足了(图片是同行的一位小哥哥用单反拍的,一般手机没有这个效果)

现在的珠峰大本营已经比几年前后撤了10公里,对于我这种身体虚弱的普通游客来说友好了一点。大本营的旁边有一个绒布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院,寺院的旁边还有一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邮局。很多攻略书上都说绒布寺是看珠峰的最佳位置,我自己觉得并不尽然。如果是春夏等干燥季节的时候,不是这么云雾缭绕的话,其实在那块碑的后面,应该是能拍出最美丽的照片的。

刚到大本营的时候后面是这种雾蒙蒙的,当时有点遗憾觉得可能看不到了,没想到去绒布寺对面的茶馆喝了一杯茶,云雾居然散掉了

美丽的珠穆朗玛~后面听我们团的司机师傅说,七月份能不能见到珠峰真的是看命,我们能等到算是很幸运的了~感恩感恩

来之前听很多人说过,西藏好看的风景都在路上,这话真是诚不我欺。我们的旅程是从拉萨出发,开车到日喀则,在一路到达位于边境的珠峰。我没做功课,不知道西藏有没有所谓的最美公路,那条最美公路在哪。不过作为一个城市人,这一路的风景都可以让我叹为观止了。

雅鲁藏布江

西藏的温度比内地低许多,所以沿途还见到了许多油菜花~

趁着路上没车赶紧拍一张

石头缝里长出来的小小多肉

隔着车窗拍的,有种自带复古滤镜的效果~

扎什伦布寺是位于日喀则的一座寺院,功能和布达拉宫的红宫类似,但知名度远不如布达拉宫。说到扎什伦布寺,就不得不提一提达赖和班禅。这两位都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传人,都是信徒们所敬仰的活佛。最早的达赖和班禅是师兄弟的关系,后面由于西藏政教合一,达赖和班禅划分了自己的管辖范围,简单来说,达赖以拉萨为中心,管理前藏地区,而班禅则以日喀则为中心,管理后藏地区。因为前藏的人口更多,所以大家一般会感觉达赖的势力范围更大一点。不过现在也没有什么政教合一的说法了,两位活佛的宗教地位其实都是一样的。

大门口的远景,因为天气不好看上去有些其貌不扬,不过里面真是个宝藏寺院

日喀则是班禅的大本营,位于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也是历代班禅喇嘛灵塔存放的地方。和布达拉宫的人山人海相比,扎什伦布寺的游客要少很多,也更加清净,更有寺庙的感觉。

扎什伦布寺在文革时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前面几代班禅的肉身曾被随意扔在街上,是虔诚的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把他们的骸骨保存起来,最终再放回灵塔里面。因为破坏的有些厉害,已经无法辨别这些骸骨到底属于哪位,所以第五世到第九世的班禅肉身被存放在了一起。十世班禅因为是近些年才去世的,所以他有专门的灵塔来存放肉身。

佛像和灵塔照例是不能拍的,除了班禅喇嘛的灵塔,扎什伦布寺还有一个特色就是这个展佛台了,每年寺庙都会把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尊佛像的唐卡展示出来,那也是每年信徒最多的时候

历代的达赖喇嘛里出了一位特立独行放荡不羁的仓央嘉措,历代的班禅其实也有像仓央嘉措这样接地气,不过是被动接地气的存在。听导游小姐姐说,第十世的班禅喇嘛是结过婚的,但他是为了免遭迫害在文革的大背景下被动为之。他的夫人是董其武的外孙女,两人育有一女,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据说他女儿后来回到西藏的时候,得到了公主般的礼遇。

我真的对藏传佛教不是很了解,除了看到灵塔的时候会“哇塞”一下之外也没什么别的感想。不过我们去扎什伦布寺的时候人不多,很适合拍照。

虽然没有绿瓦柳树和青苔,但是我脑子里一直是回响着《慢慢喜欢你》的bgm

我们去的第一个海拔超过5k的地方是奇林峡,是一个因为冰雪冲刷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这在西藏不常见。奇林峡据说是一个清朝将军为保卫边疆牺牲的地方,同时也是传说中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我对清朝将军的故事不太感冒,不过站在奇林峡的旁边,觉得skyline甚至就在自己的脚下,是我从未见过的风景。

在西藏一路上都能看到这样的石碓,这种石碓叫做玛尼堆,是藏族人民祈福用的

珠峰脚下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邮局和火锅店,奇林峡有世界上最高的奶茶店~

“看,这就是朕给你们打下的江山!”

西藏有三大圣湖:纳木错、玛旁雍错和羊卓雍措。在藏语里错就是湖的意思。这三大圣湖的海拔都在左右。我们的行程中原本是有纳木错的行程,但是由于第一天航班延误,我们又不想改签回程的机票,所以只好舍弃了纳木错的行程。

羊卓雍措在从日喀则回程的路上。我们去羊卓雍措的时候,天气一般,没有出太阳,整个羊卓雍措都给人一种雾气蒙蒙的感觉。观看羊卓雍措,一路上有几个观景台,公路的对岸还有村庄,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真想去看看住在这种地方的人家过的都是什么样的生活呀。

羊湖的对岸有村庄,不知道住在这里的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呀~

天气不是很好,拍出来灰蒙蒙的,不过实景很好看啦~

1.很多小伙伴会担心进藏之前的高反,高反这事儿还真不好说。我和王老师去之前都吃了红景天的胶囊,我吃了六天,王老师吃了半个月。但是不得不说王老师的高反比我要厉害很多。所以,大概是我还有点老本能吃吧。总之不管怎样,身体都是革命的本钱,平时多多运动,早睡早起才是王道。不过身体太好的,进藏之前还要注意减少运动量。毕竟高原地区氧气稀薄,肺活量太大还是会有点不舒服的。

上珠峰前王老师整的氧气瓶,10小时用量,rmb~

2.在拉萨给小伙伴们寄了明信片。布达拉宫的旁边有一间邮局,在布达拉宫广场上可以看到中国邮政的醒目标牌,顺着这个牌子走过去就到了。除了布达拉宫,在珠峰大本营绒布寺的对面有一家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邮局,长的像个帐篷。我当时已经寄好了明信片,且光顾着珠峰所以没进去看,其实能在世界最高的邮局给朋友寄明信片也是蛮有意义的——anyway,希望小伙伴们都能收到吧~

布达拉宫附近的邮局,珠峰脚下的好像也是叫天上西藏的名儿

3.听说吃西藏本地的食物可以减缓高反,但是除了甜茶之外我对藏族食物真的是接受不能——著名的酥油茶,喝第一口的时候还行,到第二口真的是有点想吐。以至后面对藏餐都敬而远之。不过到西藏之后因为氧气稀薄,对体力的要求更高,所以可以多补充点糖分,比如——在西藏肆无忌惮的喝一点碳酸饮料。(西藏买的百事可乐,瓶身上有藏语哟~)

4.在西藏见到的佛教徒是我见过最虔诚的佛教徒。虽然没有看到千里之外一路长头磕过来的人,但是在大昭寺的门口专门圈出了一小块地方给他们,可以稍微避开熙熙攘攘的游客。我们在各大寺庙里看见了无数的香火钱,有百元大钞也有一毛的小票,甚至还有外币,只要是个能塞的进钱的缝,都不会被大家放过。我本来准备了几张一元大钞,想说也去尽自己一分力(一个庙一张嘛),结果去了之后发现那里的人基本都是用“撒钱”这个动作来供奉香火钱的,一尊佛像面前就要放个一两张,我那几张一元钞票就算都换成一毛的估计也不够用。后面听导游说,供奉香火钱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供奉完了不要后悔,所以一毛钱也是ok的。磕长头呢,也不是建议所有人都去的,特别是那种从四川,青海一路磕到拉萨的,其实对身体的损伤非常大,甚至有可能会贡献出自己的生命。所以如果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就不要凑这个热闹了,自驾的朋友如果在路上碰见他们,可以给他们提供一点食物和水;如果真的在这条朝圣的道路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会有同伴把他们的一颗牙齿带去他们最终的朝圣目的地。听说了这些故事之后,我再看到在寺庙旁边磕长头的信徒都会肃然起敬。

大昭寺门口的虔诚信徒

最后为六世达赖喇嘛写两句:我年轻的时候曾有段时间十分迷恋仓央嘉措的诗句,那时隐约知道他是西藏一个地位很高的宗教人物,但并没有把他和位于西藏权力中心的达赖喇嘛划上等号。直到这次在布达拉宫下面的无字碑旁边歇脚,听导游说起六世达赖的故事,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写的那句“白天是布达拉的法王,夜里是八廓街的情郎”,居然是真的!

其实很难把达赖喇嘛这个称号和写出这样诗句的多情少年联系起来。在西藏各大寺庙参观的时候听导游介绍过,达赖喇嘛并不是一个摆设,而是作为藏传佛教里教皇一般的存在,不论是否执政,其本身都需要具备非常丰富的宗教知识,不仅如此,还要出书,讲经,感化世人,成为所有教徒的楷模,是宗教体系里类似最高学府博士后导师那样的级别。所以就更难想象,能写出诸如“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这种句子的人,居然是一个需要正襟危坐在庙堂之上给众人讲经的佛学大家。仓央嘉措的佛学成就有多高我不清楚,不过现在知道了他的背景,再回过头来翻看他当年写下的诗句,感觉更发现了一种禁忌的美。

虽然这一趟碰到了以前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但总算是顺利如期回来了。毕竟这次还碰上了西藏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各项庆祝活动。感觉这两年旅行的顺利与否完全运气,疫情、天气和zz活动都是我们无法预料的情况。在我写这篇推送的期间,感觉疫情又呈现出一轮小爆发的趋势,西藏发布了所有进藏旅客都需要提供核酸证明的通知,这么看来也还算幸运。虽然在机场过夜很痛苦,但过了之后回想起来也是一种人生经历,只是以后再也不想要这样的经历了。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

最后的最后,感谢旅行团里的小伙伴和一路上给我们提供过帮助的人,中国奥运健儿加油呀~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正文中已标明出处,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angcana.com/xyscd/8089.html